创世记的启示 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经历中看到神的呼召 第七章

注:此网页乃是使用自动翻译算法从英语翻译为中文,再加上人手后期校对而制作。

创世记的启示 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经历中看到神的呼召

1954年李常受文集(第四册)

第七章 亚伯拉罕的经历——凭信而活 (2)

凭信心生活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以信心为祭坛的意义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凭信心生活的意义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凭信心生活的意义以及凭信心生活的目的。凭信心生活的意义在于过祭坛的生活。亚伯拉罕的祭坛标志着他在神面前凭信心生活。


根据创世记十二章,当亚伯拉罕到达迦南地,来到示剑之地的摩利橡树旁时,神向他显现。这次显现标志着亚伯拉罕凭信心生活的开始。神向他显现之后,亚伯拉罕筑了一座坛(5-7)。第七节说,他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这座坛是因神的显现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因为亚伯拉罕遇见了神。每个遇见神的人都会筑起一座坛。遇见神的人不可能没有祭坛。遇见神的人都会筑坛。祭坛见证了我们将自己的一切和所有献给神,见证了我们为神而活,见证了我们的一切和所有都是为了神。


在神的显现中,亚伯拉罕进一步认识了神。当他在吾珥时,神第一次向他显现,他就离开了吾珥(徒七2;创十一31)。到达迦南后,神再次向他显现,亚伯拉罕立即建造了一座祭坛(十二7)。这意味着他在宣告“从今以后,我的一切和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神而设,都是献给神的”。亚伯拉罕的祭坛是一种宣告,就像巴别塔是一种宣告一样。巴别塔宣告人们不需要神,而亚伯拉罕的祭坛则宣告他需要神,并且是为神而设。祭坛的宣告与塔的宣告是相对立的。巴别塔是人们为自己扬名(十一4),自高自大。他们宣称人是万能的,人是一切,人可以依靠自己。有人曾对我说“神在哪里?我就是神。我相信我自己。如果我不赚钱,神会养活我吗?我赚钱养活自己。我就是神”。当他这样说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他担忧,因为他所说的就是巴别塔的宣言。


相比之下,当亚伯拉罕从巴别走出来时,他是一个见过神的蒙召者。因此,他低头对神说:”我不能没有你或离开你而活着。如果我与你分离,我就无法生存。我的生命完全是为了你。我的一切和我的一切都属于你。我已筑坛,将一切献给你。因此,亚伯拉罕筑了一座坛,呼求耶和华的名(十二8)。这与高举人的名字恰恰相反。巴别塔宣称人是一切,而亚伯拉罕的祭坛则宣称神是一切。通过筑坛,亚伯拉罕宣告他依靠神,他是为神而筑的。没有神,亚伯拉罕就不可能存在。没有神,亚伯拉罕就没有生命和生活。他的生命、倾向和行为都取决于神。他属于神,为神而活。亚伯拉罕把自己的一切和所有都献给了神。这就是祭坛的意义。


我们都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有一个祭坛。我可以证明我有一个祭坛。当我得救时,我遇见了神,我告诉祂“我的一切都是为了祢。我的生命都是为了你。”这就是祭坛。经历神的显现之后,每一个蒙召的人都会有一个献祭。他内心会感到“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把一切都献给你。”有些信徒会大声宣布,好像他们的祭坛很大。其他人可能会轻声细语,好像他们的祭坛很小。无论是大声还是轻声,一个人都已经献上了自己。


每一个蒙召的人最终都会有一种摸到神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很微弱,也可能很强烈。摸着神的人会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我要为你而活,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你。”有些人会欣然乐意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有些人则会半心半意地奉献。有些人在得救的当天就会筑起一座祭坛,但有些人则会花上几天的时间来考虑。虽然我们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但原则上,有神显现的人都会筑坛。


祭坛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是为了神,我们为神而活。这就是凭信心生活的意义。巴别城的人们把神放在一边,抛弃了神。他们不要神,为自己创造了无神的生活。但亚伯拉罕却与这些人分开了。他是一个不能没有神的人。亚伯拉罕必须为神而活,因为他遇到了神。他与神相遇的原因是一座祭坛。


祭坛意味着献祭已经开始。以前,我们是主人,但现在神才是主人。以前,我们为自己而活,现在我们为神而活。以前,我们不需要神,现在我们需要神。以前,我们可以没有神而活,因为我们在巴别;现在,我们不能再没有神而活,因为我们在迦南。在我们蒙召之前,我们不需要神,因为我们什么都有。但现在,既然我们蒙召来到迦南,我们就必须拥有神,我们依靠神,我们必须为神而活。这就是亚伯拉罕在迦南筑坛,呼求耶和华之名的原因。亚伯拉罕说“我的一切都依靠于你,都是为了你。我把我所有的都放在祭坛上,献给你。一旦放在祭坛上,它就是你的,而不是我的。”因此,凭信心的生活就是祭坛的生活。这是为神而活。


经历神显现的问题始终是奉献。当我们遇见神时,我们会自发地说“主啊,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让你活在每一个环境中。”我们经常发表关于风险的信息。然而,我们的信息并不能产生奉献。奉献不是从我们的传讲中产生的。奉献是在一个人遇见神之后产生的。我们可以让人们从思想上理解奉献,教导他们奉献的意义。但是,听再多的信息也不能使一个人奉献。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神的显现之后,才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奉献。只有“看到‘无价之宝’”(《诗歌》第333首,第3节)才能使我们将自己献给主。


我们需要祈求主向祂的儿女显现。在神显现的地方,人们会献上自己。没有人能抵挡神的显现。即使是最自负、最傲慢、最无畏的人,在经历神的显现时也会献上自己。没有人能抵挡神的显现。无论一个人多么顽固和邪恶,当他遇见神时,都会立即跪拜在神面前,说“我的主,我的神,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遇见神,就有了祭坛。祭坛的生活就是凭信心生活的意义。


凭信心生活的表现形式是帐棚
凭信心生活的人不只是谈论信心,他们还有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帐棚。先有祭坛,后有帐棚(创十二7-8)。在巴别,先有城,后有塔。拒绝神的人们先是创造了不敬神的生活,然后又发表了不敬畏神的宣言。然而,亚伯拉罕在得到神的显现后,先是筑了一座坛,表明他愿意把一切都献给神,然后又搭了一个帐棚作为表示。


帐棚表明人在世上没有永久的国家,而是一个外乡人和寄居者。帐棚在地上没有永久的地方。它今天搭在一个地方,第二天就会搬到另一个地方。这告诉人们,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外乡人和寄居者,与我们有关的一切都是未来的事,而不是今天的事。我们热切地等待着那有根基的城,它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神(来十一8-10)。我们所盼望的都在那里,而不在地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是为了我们的旅居,是为了神,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这就是帐棚的生命。


帐棚的生活不同于城市的生活。城市的生活表明人们扎根于世界,把一切都放在地上,不依靠神,也不为神。帐棚的生活表明,我们渴望神,为了神,依靠神。它还宣告,我们的生活是为了神,我们的生活不在地上而在天上,我们所盼望的是神。帐棚生活和城市生活截然相反。


神是向帐棚里的人显现,还是向城市里的人显现?在创世记十八章中,神和两位天使来到亚伯拉罕的帐棚与他结交。第1节和第2节写道“耶和华在幔利的橡树旁向他显现,当时他正坐在帐棚口。他举目观看,有三个人站在他对面。他看见他们,就从帐棚口跑去迎接他们。圣经是奇妙的。关于神向亚伯拉罕显现,创世记第十八章说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在十九章中,神想要拯救罗得,但他没有去找罗得,而是派了两位天使。当两位天使来到所多玛时,“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1)。一个人坐在帐棚门口,另一个人却坐在城门口。神不会向住在城里的人显现,也不会与他相交。亚伯拉罕住在帐棚里,因此神向他显现。因此,神的同在不在城里,而是在帐棚里。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有帐棚的生命作为我们献给神的问题。在祭坛上与神相遇并献上自己的问题必须是帐棚的生活。此外,之后的任何祭坛都必须由帐棚来维护。首先是祭坛,然后是帐棚。之后,帐棚被移动,祭坛也被移动。每当有人在地上过帐棚的生活,他也会为神筑坛。每当有人下到埃及或所多玛,他就不再有祭坛。起初,祭坛带来帐棚;也就是说,献祭带来寄居生活。然后,寄居的生命在祭坛上维持着献祭的生命。每当一个蒙召和奉献的人因为住在大城市而不是帐棚里而失去了寄居的本性时,他的祭坛就消失了。失去帐棚的人也会失去祭坛。没有寄居者的生活,我们就无法过圣别的生活。我们的奉献生活取决于我们的寄居生活。


此外,亚伯拉罕至少在三个地方建造了祭坛。第一个地方是在他离开哈兰,到达迦南地示剑的摩利橡树之后(十二5-7)。示剑的意思是“肩膀”和“力量”。在这个阶段,一个蒙召的人就有了力量。摩利的意思是“教导”和“知识”,表明知识和教导来自力量。当一个人愿意跟随主、回应主的呼召时,他就会得到坚固和力量,从而产生属灵的知识。因此,第一个祭坛证明我们拥有一些属灵的能力和知识。


然而,在示剑的摩利橡树下并没有帐棚。直到亚伯拉罕到达伯特利和艾之间的地方,他才搭起帐棚(8)。在伯特利,不是先有祭坛后有帐棚,而是先有帐棚后有祭坛。在伯特利,亚伯拉罕取得了进步。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家”。在伯特利,亚伯拉罕触摸到了神的居所;也就是说,他触摸到了神的同在。从更深的意义上讲,神的殿就是神的教会。换句话说,神的殿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地方。当一个人来到伯特利,他拥有的不仅是力量和知识,还有神的同在。在伯特利,亚伯拉罕的居所就是神同在的地方。亚伯拉罕到了伯特利,也到了艾。艾的意思是“一堆废墟”。亚伯拉罕看到属世的事务和属世的事物都成了废墟。根据他的感觉,一边是伯特利,另一边是艾。神的居所在一边,世界在另一边。他面对着神的居所,背对着世界,背对着一堆废墟。帐棚就是在这里搭成的。


这些都不是教义。如果我们真正跟随神,就一定会经历这些。当我们开始跟随神时,我们到达了哈兰(4)。再往前走,就到了迦南(5)。再往前走,我们就到了示剑(6)。在示剑,我们有了属灵的力量和知识,我们在祭坛上献祭,但我们还没有感觉到世界已经毁灭。再往前走,我们就到了伯特利,神的家,我们有神的同在。当我们在神的房子里时,世界作为一堆废墟就在我们的对面。在这里,我们仰望神,与神同在,同时也看到世界已成废墟,我们是这世上的寄居者。我们所盼望的不在这世上。因此,我们搭起了寄居者的帐棚,在这个帐棚的基础上,我们重新筑起了祭坛。
从伯特利继续前行,就到了第三步,即希伯仑的幔利橡树(十三18)。希伯仑的意思是“交通”。在这里,我们不仅有神的同在,祂的居所;我们还有神的交通。幔利的意思是 “强壮”、“富饶”、“肥沃”。与神交通的问题就是肥沃和强壮。罗马书八章6节提到了这一点:“心思置于灵,乃是生命平安。”在希伯仑,仍然是先有帐棚,后有祭坛。我们先有寄居的生活,然后才有奉献的生活。


我希望我们能把这些话带到主面前,仔细琢磨,从中得到启示,看看我们是否在以这种方式跟随主。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蒙召者应该走的路。